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网络时代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结题申请书

《网络时代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结题申请书

2013年05月08日 17:53:02 来源:信阳市平桥区肖王乡中心学校 访问量:2324

 附件1

 

 

河南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结题鉴定申请·审批书

 

 

 

 

课题批准号1252011291教电教【2011967号)

   网络时代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题负责人   张厚军             

   信阳市平桥区肖王乡中心学校 

 2013 5 6

 

 

 

“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总课题组

20132


     

 

一、本表仅适用于《“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各课题鉴定结题的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

四、本《结题鉴定申请·审批书》、“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报送2份至总课题组(A4纸型,于左侧装订)。申请审批后,课题负责人分别向鉴定专家提供所需鉴定材料。

五、总课题组办公室通讯地址:郑州市顺河路11号(450004)电教馆研究部,联系人:徐琳

 电话:****

 Email:hndj****@126.com

 

 


一、    基本情况

提交

鉴定

的成

成果

主件

研究报告

论文、活动方案、课例、课件、获奖证书

申请鉴定方式

会议式

原计划成果形式

论文、活动方案、课例、课件、获奖证书

原计划完成时间

2012830

通讯地址

信阳市平桥区肖王乡中心学校

邮编

464015

联系电话

037****3329

电子信箱

Pqjtjx****@126.com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承担任务

张厚军

肖王乡中心学校

校长

中高职称

负责人

吕本春

肖王乡中心学校

常务副校长

中高职称

具体主持课题实验

吴俊

肖王乡中心学校

区电教馆工会主席、

中高职称

指导教师

朱成龙

肖王乡中心学校

学校工会主席

中高职称

实验教师、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王敬

肖王乡中心学校

政教副主任

中高职称

实验教师、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陈静

肖王乡中心学校

语文教研组长

中壹职称

文字整理、档案管理、数据收集、分析

张顺成

肖王乡中心学校

政教主任

中壹职称

实验教师、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吕达

肖王乡中心学校

教务副主任

中贰职称

实验教师、撰写实验论文

张曹

肖王乡中心学校

教师

中贰职称

实验教师、撰写调查报告

陈德荣

肖王乡中心学校

教师

中贰职称

实验教师、撰写调查报告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行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

一 、课题研究的实施进程

《网络时代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于2011111正式开题。本课题共分三个阶段,即:

120116月—20122月为课题准备阶段

1)方案论证、制定并申报立项;

2)确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与具体分工;

3)制定计划、研究讨论各层面具体工作,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培训。

220122月—20128月为实验研究阶段

1)确定本课题的研究策略,进行初期校内的调查(问卷、观察、测量等),明确各年级学生网络的参与率,明确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已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形成调查报告,制定下一步的实验方向和策略。

2)对实验的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和调控。

3)定期组织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4)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并对组内教师二次培训。

5)搜集实验中的案例,明确其中的心理问题及成因,研究有效对策,积累资料等,相关人员完成研究内容中规定的各自的研究任务。

320128月—20135月为总结评估阶段

1)收集整理资料,将实验数据转为有意义的统计量数;

2)搜集整理个案,形成个案过程性材料,分析个案的在网络时代的儿童心理问题,给予充分干预,合理、理性、客观评价干预效果,并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形成有效对策。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4)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结题论证。

二 、本年度已经开展的工作

第二阶段的实验与研究工作自20122月启动,已经整整过去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我们的实验与研究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积极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

1、理论培训教师,提高干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开展网络时代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教师干预学生心理障碍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打造一支懂理论,精业务,有方法的实验教师队伍。为此,课题组负责人张厚军校长带领实老师朱成龙、王敬参加了省、市电教馆组织的培训学习。参加学习的王敬老师对课题组内老师进行有关专业理论和方法策略二次培训。邀请心理专家张绪坤博士到校给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理论讲座和励志报告会。

通过再次理论培训,各实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目前,我校已掀起人人重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热潮。通过骨干培训和专家引领,打造一支懂理论,精业务,重方法,有实验的实验教师队伍。

2、问卷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心态。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在对试验教师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部分学生展开了网络使用情况调研,了解各班级学生,特别是经常上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定研究对象。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大部分家庭已拥有一台或一台以上的电脑并基本上都已连接互联网,孩子们上网的年龄已越来越小,但基本上上网的时间不多,且上课时能做到不想网上的游戏,但高年级的孩子较低年级严重些。

从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出现网络时代安的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尤其是成绩差,却又喜欢上网的孩子。

3、修订实验方案,完善实验机制。

在完善实验机制方面,我们主要是增加了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增添了新的交流渠道,如建立实验对象QQ群在线交流渠道、学生写博留言互动等。

4、构建阳光小屋,启动咨询机制。

建立温馨阳光小屋,由心理辅导教师坐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化解学生困惑。

5、借力网络互动,消除交流隔膜。 根据学生家庭条件,建立学校QQ群,组织师生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咨询。网络信息平台的介入,避免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并能从中及时获取学生最直接,最真实,最原始的第一手心理信息资料,成为我们实验与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

6、组织学生交流,相互感悟教育。

各班围绕相应的主题开展系列队会活动,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彼此交流,在感悟中受到教育,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让同学们能进一步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当遇到挫折和烦恼,学会伸出友谊之手,学会调节自己,学到不少解除心理困惑的良方。

三、课题研究变更情况

1、研究人员的变更情况:由于课题组原负责人罗德勇同志工作调动原因,不再担任我校实验课题组负责人,学校现任校长张厚军同志变更为学校实验课题组负责人。

根据研究需要,学校聘请我区电教馆吴俊老师为实验课题组指导教师,以更好地开展实验研究。

根据研究需要,学校增加陈德荣老师为课题组成员。

2、研究内容的变更: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发现研究内容过于宽泛,遂把范围缩小为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养成健康心理,使学校德育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

3、完成时间的变更:原定于20128月完成的结题工作因研究工作推迟,变更为20135月结束。

四、已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体现如下:

1、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提高,工作主动了。

课题组的成员认识到,要促进心障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必须重新认识并掌握好自己的角色地位,同时必须掌握好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巧。为此,课题组的成员主动参与培训,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为研究工作的深入铺平道路。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生的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

2、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年多的研究,带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工作制度,培养了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们学校的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局面。

五、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教师均没有专业基础,原所学心理学课程与现实脱节较大,且我课题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环境的下的儿童心理问题,部分教师未能深入其中,自身对信息技术应用及网络环境就不熟悉,对学生在其环境中产生的问题无从分析及解决,更何谈对策研究的研究。

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更加扎实地做好学校课题研究工作。

 

三、研究报告(不少于10000字,可另附页)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网络时代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电脑和网络,目前不仅作为计算和信息处理工具而存在,而且已经变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并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向前拓展。以信息网络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影响着当代青少年,深刻地改变着他们的一切。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青少年尤其是儿童网络行为与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提出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方法,以指导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的适应能力和网络交往素质,学会选择和应用网络信息。

课题关键词界定:

1、网络时代  指计算机与多媒体大量使用的环境

2、儿童      特指十至十三岁之间的少年

3、心理问题  情绪性格的形成与改变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的中中小学生存在着严重的网络心理健康问题。随意上网浏览一下,就会发现好多数据: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中学生网络心理卫生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网络心理问题,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中中小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中中小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在部分中中小学生心理中的表现是:依赖网络,学习压力大,焦虑,记忆力衰退,思维贫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考试马虎,不爱学习,意志薄弱,神经衰弱,对一切都无兴趣,无感觉;自我失控,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反抗叛逆,信仰迷失,孤独抑郁,自私,自卑,嫉妒,凶狠,恶毒.......在部分中中小学生的行为上的表现是:沉默寡言,考试舞弊,迷恋网络,顶撞师长,早恋,厌学,逃学,打架,骂人,自杀,犯罪......网络时代,这些愈演愈烈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足够的重视!作为学校,作好中中小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责无旁贷的。

随着校园网建设及各种网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逐步以参与人的角色体现其在网络社会的主体地位。网络给中学生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和排解不良情绪的巨大空间,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心理问题,不少中学生染上了网络心理障碍,导致了许多不良社会行为,触及并动摇了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根基,给教育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起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焦虑和关注。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依据基层需求,立足于“十五”期间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探索网络时代学生德育的规律、特点和模式,形成网络环境与传统环境优势互补的德育创新教学模式与策略,探讨相应的干预策略,引导当代青少年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解决网络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

1、运用调查研究法,对儿童网络使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上网的时间、网络交往的动机态度、网络学习、网络依赖以及网络人际关系等;

2、采取探索性的个案研究与抽样问卷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比较儿童网络使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探索把网络引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 理论依据: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心理问题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新课题,同时,也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对策,让网络健康发展,让学生健康成长。认为: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等心理障碍,并不像传统的药物成瘾对人们的影响是生理上的,对此我们是不是应该采用传统的严格控制?当然不可以,因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并非罪恶之源,并不是每一个上网的青少年都会上网成瘾,对待青少年上网形成的心理障碍最重要的的不是齐心协力对付网络,而是家庭社会学校如何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问题是疏通而不是堵封,应当疏通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加以指导。

四、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1、对象

对本校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学生100名,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

2、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与抽样问卷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采用自编的儿童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儿童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上网的时间、网络交往的动机态度、网络学习、网络依赖以及网络人际关系等。

五、研究内容

1、编制儿童网络使用状况调查问卷:

采用访谈与文献法,设计出儿童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并在六、七年级学生中实施,调查儿童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上网的时间、网络交往的动机态度、网络学习、网络依赖以及网络人际关系等;

2、采取探索性的个案研究与抽样问卷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比较儿童网络使用对心理发展的理论培训教师,提高干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开展网络时代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教师干预学生心理障碍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打造一支懂理论,精业务,有方法的实验教师队伍。为此,课题组负责人张厚军校长带领实老师朱成龙、王敬、吕达参加了省、市电教馆组织的培训学习。参加学习的王敬老师对课题组内老师进行有关专业理论和方法策略二次培训。邀请心理专家张绪坤博士到校给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理论讲座和励志报告会。

通过再次理论培训,各实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目前,我校已掀起人人重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热潮。通过骨干培训和专家引领,打造一支懂理论,精业务,重方法,有实验的实验教师队伍。

3、问卷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心态。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在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部分学生展开了网络使用情况调研,了解各班级学生,特别是经常上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定研究对象。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大部分家庭已拥有一台或一台以上的电脑并基本上都已连接互联网,孩子们上网的年龄已越来越小,但基本上上网的时间不多,且上课时能做到不想网上的游戏,但高年级的孩子较低年级严重些。

从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出现网络时代安的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尤其是成绩差,却又喜欢上网的孩子。

4、修订实验方案,完善实验机制。

在完善实验机制方面,我们主要是增加了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增添了新的交流渠道,如建立实验对象QQ群在线交流渠道、学生写博留言互动等。

5、构建阳光小屋,启动咨询机制。

建立温馨阳光小屋,由心理辅导教师坐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化解学生困惑。

6、借力网络互动,消除交流隔膜。 根据学生家庭条件,建立学校QQ群,组织师生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咨询。网络信息平台的介入,避免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并能从中及时获取学生最直接,最真实,最原始的第一手心理信息资料,成为我们实验与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

7、组织学生交流,相互感悟教育。

各班围绕相应的主题开展系列队会活动,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彼此交流,在感悟中受到教育,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让同学们能进一步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当遇到挫折和烦恼,学会伸出友谊之手,学会调节自己,学到不少解除心理困惑的良方影响。

七、检测标准及研究结果

(一)、结果与分析

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对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的影响、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于20129月,对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上网情况作抽样问卷调查,测查结果如下:

1、上网的目的:在调查中发现,有62%的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玩游戏,有20.4%的学生是在聊天。只有9.4%的学生上网是查资料,而且在查资料的同学中还有一部分是找动画的相关资料的,还有约4.8%的学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一些不良的网站,如黄色或暴力网站。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是通过电话申请QQ、充值Q币等。

2、上网地点:上网地点比例较高的是在网吧,占总数的52%,其次是在家里,占总数的29%。其他地方只有19%。这说明现在上网的地点仍然还是在公共网吧里,很多学生上网并不被家长或者学校老师所知道。

3、上网时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学生上网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3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1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7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4、了解网络:在调查对象中都已经上过网,但是有40.2%的学生对网络知识了解很少,6.8%的学生对网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上网玩游戏和聊天感兴趣。

5、上网的经济来源:大多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有部分学生有过是向同学借钱上网的经历。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个别学生有时经济来源不明的。

我们还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对于上网的感觉,有85%的学生觉得开心、舒畅、爽、刺激。但是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不多;对于孩子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很少,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孩子上网。因此传播网络文明,引导学生建康正确上网,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学生学会网络技能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健康文明上网,传播网络健康文明的环境,建立起一个绿色、安全、健康的网络天地、绿色信息通道。

八、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本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方面的结论与启示:

(一)、上网对儿童的影响

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在某些方面,上网也就类似**,适量自然(科学)可以治病救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工作学习,但上网与**又不同,前者产生的是生理依赖,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依赖。网络让我们缩短与世界的距离,让我们了解世界,网络以最快的速度给我们提供信息,信息时代不让学生学习和利用网络显然是不明智的。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

但是那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学生,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他们,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交流,跟家长、老师的交流,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不健康上网给儿童带来的危害性比对成人大得多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启蒙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网络,作为新的传媒渠道,为儿童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同时网络上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刚好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因而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而虚幻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让他们找到发泄的地方。迷恋网络世界,长期以往,他们会逐渐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逐渐丧失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于冷漠,容易形成孤僻、内向、不合群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其实网络是把双刃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作用:

1、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在当代社会所发挥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发展速度一日千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所有这此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理解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更加充分地体会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力量。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重新认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奋发学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去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为更好地立足社会、推动社会发展自发地准备条件。另外掌握网络的使用也是自身的需要。试想一下,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人不会上网将来如何生存和发展?

2、通过网络,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它使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网络本身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是知识的宝库。网上的丰富信息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而互联网的互助性也培养出众多的“网上雷锋”,学生们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找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得到课本上不能找到的答案:可以通过聊大的方式向他人请教,甚至可以采用和外国人聊大的方式来学习外语。网络给学生们带来学习上实实在在的方便性。远程教育也是最好的一个例证,据说在“非典”期间还是一些全日制高校授课的主要形式。

3、通过网上聊天,满足了学生平等交往的心理需求,这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据调查:学生上网经常使用QQ,与素不相识的人交友、聊天或者探讨问题,它打破了年龄、性别、国籍的界线,为学生形成平等意识、主动交往意识和全球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4、网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它催生学生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道德观念等,这是课堂上那种生硬的说教无法达到的效果。即使是家长和老师深恶痛绝的网络游戏也能给学生带来诸多积极影响,它可以带给学生们求新探异的快乐,满足他们追求紧张刺激的心理需要,它能锻炼人的思维灵活性和手的动作协调性,从而开发人的潜在智力。

(二)、正确引导,有效监控

面对不可阻挡的学生上网潮,因担心负面效应而强行禁止学生上网,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进行有效监控才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1、准确评估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正确看待学生的上网。其实,学生上网并不是洪水猛兽。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迅速成长壮大的互联网,无可否认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我们没有理由要剥夺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权力。当然也要认识它对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点,我们才能主动趋利避害。

2、加强引导,关键在于要普及互联网知识,也包括我们老师自己。真正对学生造成危害的罪魁祸首是无休止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其实上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如果学生们不懂得怎样用网络查资料、下载软件、听音乐、看网络电影等,那么上网还能做什么呢?如果我们也不懂得这些,我们做思想工作的老师又怎么去引导他们呢?即使是聊天和游戏,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要了解,有必要时还应当参与其中。因为这样,我们可以换一种身份和学生们交往,进行更加灵活的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形式引导。

3、加强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赞成老师在网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但这并不能代替面对面的说教,因为面对面毕竟更快、更直接,更适合针对大批的学生。我们要开展正确对待网络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安全、道德的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上网,摆正学习与上网的位置。

4、加强有效监控。通过教育达到学生自律、自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那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现实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做到,大多数学生还需要进行适当地监控。如何适当地监控呢?我们认为首先要整治一下校园的周边环境,取缔那些违规经营的网吧。其次要开放校内的网络,多开展上网竞赛活动,既能适当地满足学生的上网愿望,又能在时间上和内容上对上网进行有效地监控。第三要制定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杜绝学生的缺勤现象,从源头上堵住缺课上网之风。我们相信,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辅助以有效的约束,一定能够使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三)、转变观念,因势利导

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和研究网络的特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地位,因势利导,才能充分运用网络这个媒体,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深人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应对的策略,既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又要形成防范机制,做到趋利避害。培养学生健康的网上人格。使学生从内在自觉的角度,建立一种自我保护、自律自求的机制。从而,预防学生的网上失范行为。

1、建章立制,运用各种手段保证网络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网络法规。用以规范网络行为。运用法律手段既可以减少网络犯罪行为,又可以为学校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2、协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教育,呼吁全社会,还学生一片成长的净土,建设一个关注未来的社会网络氛围。学校虽是教育的主阵地,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环境。首先。家长应配合学校,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及时间;其次,提供网络服务的网吧和网站也有责任采用技术手段封锁网络毒素和禁止学生查阅不健康的内容;第三,有关管理部门也应当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监管,规范网络行为。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的技术内核,校园信息网络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环境。

()、计算机网络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媒体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特性,其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践证明,把计算机引入教学过程可以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信息实践能力建构最理想的环境。

2、生态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在个体的脑子里,而是人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这是因为:

1)、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检测考试、师道训诫的外力,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复强调来推动。而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这种变化,其实质是由传统“教”的序列控制向”学的序列控制的转变,是由外在的纪律控制向内在动机控制的转变,这种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松、更安全、更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2)、同传统教育信息的组织形式相比,计算机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信息结构,类似人,特别是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组织形式。基于这种特性的信息结构,依托丰富实用的网络资源库建构的智能化有源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交互进行的,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往往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加之软件所提供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与提取过程,使学生始终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展开学习过程。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动手能力。

4)、我国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脑的相应功能区域在活动时,血氧和葡萄糖会超流量向这个区域供应,去处理信息。血氧和葡萄糖的流量、流速,和人处理信息的质量、速度密切相关。观察发现,处在计算机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尤其是当他们的兴致集中于有一定难度、有一定趣味的学习内容,或是具有竞赛成份的习题时,他们的呼吸和脉搏频率显示出加快趋势。这时的学生情绪愉悦,思路清晰,处理信息的速度显著加快,往往处在智能、技能的最临近发展区域上。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五届改革学习,课程和教育理念:新世纪的革新视野国际会议围绕21世纪的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给21世纪的未来教育提出了引人深思的科学课题。泰国教育部的RUNG KAENWDANG认为学习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中心,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具有通过自身学习来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进行终身学习。香港教育学院的CHENG YIN在《新世纪的课程和教育理念》提出了一个新的多重智力学观点: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多重智力,即学习智力、经济智力、社会智力、政治智力及文化智力。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全球化、地区化和个性化的多重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综合上述,计算机网络教育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有利于学生全球化、地区化和个性化的多重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九、研究突破与创新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调查网络对本校学生健康心理影响的具体情况,搜集准确的数据,以及时发现问题,对网络时代初、中期产生的儿童心理问题予以充分研究,研究如何对其进行干预,总结干预的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养成健康心理,使学校德育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进一步探索如何网络环境下避免儿童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及产生问题后的干预策略。

我们认为:“网络时代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策略研究”,就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根据中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及互联网的发展现状,通过研究,探索出的针对其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在中中小学生中进行普及性、适应性、发展性和转化性心理教育,增强学生在网络时代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转化中小学生的问题心理行为,补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缺陷,从而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中小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和谐地可持续发展。

1、通过本实验,提高实验教师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并以实验带动学校整体提升,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支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在适当的时机,建设我校的心理辅导室。

2、通过实验,有效发现、分析、解决我校学生在网络时代的心理问题,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形成对各类儿童心理问题有效干预策略。

3、通过我校学生的个案搜集,形成过程性分析材料,为近似的和可能产生的案例提供可移植的经验。

4、通过对我校师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研,对学生的网络使用率、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及使用中的心理现象予以充分研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量化数据,形成调查报告,为学校的研究提供依据,为相关研究提供实践支撑。

5、利用互联网,建立儿童交流平台,为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平台,减少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解决儿童上网工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并总结、整理过程性材料。

十、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

本研究通过探究儿童网络行为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现阶段儿童使用网络行为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注意提高研究的内在效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提高研究的外在效度,注重研究的实践成果等。更系统、深入地研究儿童网络行为和心理的协调发展的关系,既丰富了社会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有利于增强心理学的实践性。本研究的成果可以指导小学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普及网络心理知识,提高青少年及儿童尤其是儿童对网络的适应能力,提高儿童的人格水平和心理品质,促进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格协调发展。另外,对于呼吁社会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和建设,完善网络道德法规,维护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因而本研究也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总之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合理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快速高效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科技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有创造力和有丰富知识的新时代人才。

十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教师均没有专业基础,原所学心理学课程与现实脱节较大,且我课题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环境的下的儿童心理问题,部分教师未能深入其中,自身对信息技术应用及网络环境就不熟悉,对学生在其环境中产生的问题无从分析及解决,更何谈对策研究的研究。

十二、今后研究设想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主愉快、探索创造的过程:教学模式是课程设计、教材建设、指导课堂和其它教学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式。现在我们通过计算机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积极探索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双主”教学模式。依据何克抗、李克东等专家的研究,“双主模式”介于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间,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要把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又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这就是在基本保留“传递--接受”式教学活动进程的条件下,利用计算机作为教育过程的基本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探索、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从整个教学进程看,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下通过与同学协商协作、与计算机交互主动获得知识。

2)、我们可以利用校园信息网络形成的智能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宽裕、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创造环境。通过虚拟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充分正确的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实时上网的感觉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查寻、搜集,获得有用的信息,学会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己学习,获得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3)、在学科课程学习中,学生可以到互连网站搜寻相关的信息资源,整合成有用的学习资料。在电脑上学美术学生可以使自己的想象力任意驰骋,可以体会尝试油画、版画、水彩画的不同奥妙,可以在网上随时发表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学摄影,学生可以博览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生产的各式各样的照相机,可以感受扳动快门的乐趣,可以动手调调焦距,模拟实景拍上几张。欣赏美术作品、听学音乐,进入电子阅览室寻秘探宝,使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

4)、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允许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空间。如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欣赏和绘画技法采用直观和视频等方法演示,让学生可以对绘画主题和绘画效果有一个明确的印象,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在网络的海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和技巧和表达主题。了解绘画发展历史,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方法和技巧,从而形成自己的绘画思路。对文科类课程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相应的参考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兄弟院校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对于理科类课程可以选择自己相应难度的题目内容,采用人机互动的方法解题和分析掌握学习思路掌握先进的论题和科学发展动态。从而开阔思路开阔眼界,使学生作到对知识的有理有趣的掌握。

主要参考文献:

[1]崔丽娟,王小华.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263

[2]陆桂芝,李勇.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1359

[3]陈昌灵.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分析及其引导[J].青少年导刊, 2003(3)27-29

[4]Y.Amichai-Hanburger. Internet and personality. 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18(2002)1-10

[5]王浩.网络人格的异常心理及矫正[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http//**** 2002/12006/1

[7]曾坚朋,杨长征.青少年网络文化现象调查报告[D].集美大学宣传部

[8]罗明,林玲.网络对人格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1428-29

[9]刘进锁.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人格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讨[J].理论导刊,2005(7)76-77

[10]励骅.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4(18)47-48

[11]雷献志,曹顺兴. 简论现代教育中校园信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科技信息,2008,(15):25-26

[12]王树金. 浅谈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吉林教育,2007,(10):53

[13]郭劲松. 谈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正确引导. 职大学报,2004,(2):99-100

[14]陈才兵,陈燕萍. 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江西化工,2010,(1):191-192

[15]薛武,江国祥. 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109-110

[16]吴彩云. 信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青海教育,2005,(7):92-93

 

 

 

四、阶段成果

序号

作者

成果形式与名称

完成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

名称、期号

1

张景贵

论文《教好初中政治课的意义

20127

《学生周报》教师版第6f

CN 35-0005

2

张景贵

论文《爱的教育》

20129

河南省教育厅

豫教[2012]21503

3

刘宏静

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

活动征文指导奖

20127

教育部关工委

教育部关工委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

4

张曹

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

活动征文指导奖

20127

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

5

张曹

课件《我的母亲》

20116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证书编号:1142z487

6

陈静

论文《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省教育厅

7

张景贵

优秀课例《关注气候变化践行低碳生活》

 

河南省教育厅

8

雷波

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

活动征文指导奖

20127

教育部关工委

教育部关工委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

9

杜新萍

全区公民教育集体备课先进个人

20129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10

张景贵

优质课《自觉磨砺意志》

20119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11

 

集体奖:第十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

20119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12

 

集体奖

平桥区青年文明号

20125

共青团平桥区委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13

 

集体奖

信阳市青年文明号

20125

共青团信阳市委

信阳市教育局

14

 

集体奖

平桥区五四红旗团委

20125

共青团平桥区委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15

 

集体奖区第十八届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

2011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16

 

集体奖第十一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2011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17

 

集体奖: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校

2011

信阳市教育局

18

 

集体奖:2011年关心下一代优秀单位

2011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19

 

集体奖:区“让书香进校园”优秀组织奖

2011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20

 

集体奖:2011年度少先队活动先进集体奖

2011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21

 

集体奖:2011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

2011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22

 

集体奖:“安全伴我成长”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1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23

 

集体奖:2012年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

20125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内容提示:成果是否达到鉴定要求;是否同意鉴定,鉴定经费是否有保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六、省辖市级课题管理部门意见

内容提示:成果是否达到鉴定要求,是否同意组织专家鉴定

 

 

 

 

 

 

公章                              负责人(签章)

                                   

七、“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专家鉴定组审核意见

鉴定专家组名单

姓名

职称(务)

工作单位

专业

职责

 

 

 

 

 

 

 

 

 

 

 

 

 

 

 

 

 

 

 

 

 

 

 

 

 

 

 

 

 

 

 

 

 

 

 

 

 

负责人(签章)

     

八、“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验收、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名

                               

 

编辑:朱成龙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信阳市平桥区肖王乡中心学校 特此声明。